云上恩施报道(鹤峰通联记者 辛琰 通讯员 黄宇)
近年来,鹤峰县燕子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数字赋能、产业带富、文化传承”的工作思路,通过多元举措促进各民族深度交融,在鄂西南武陵山区的青山绿水间,各族群众手拉手共建家园、心连心共促发展,一幅乡村繁荣发展、民族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创新基层治理 夯实民族团结“压舱石”
“乡亲们,高考成绩已揭晓,村里不少学子考入理想院校,值得庆贺!为弘扬文明新风,减轻人情负担,现就升学庆祝事宜倡议如下……”近日,省民宗委驻石龙洞村工作队队长刘明亮在“鄂参与”平台上发布抵制“升学宴”倡议书,引得大家纷纷点赞。
为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燕子镇以石龙洞村为试点,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新型抓手,创新探索线上党群服务平台,真正让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
展开剩余70%“‘鄂参与’平台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数字记忆博物馆、书记会客厅、村民说事、三务公开、积分管理等模块,群众可以在平台上查看村级通知和实时动态,也可以直接与我们线上互动沟通、反映意见建议,还可以在平台上对具体事务展开讨论。”石龙洞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截至目前,石龙洞村已在“鄂参与”平台发布通知63条、大事记32件、服务日记44篇、村民说事3件。乡村治理数字平台的运用打破了时空局限,大大降低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成本,让群众“足不出户便知村内事”“急难愁盼网络一线牵”,动态一网打尽、服务一站集成、治理一屏见效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格局未来可期。
深耕产业发展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近日,来到鹤峰县燕子镇三里荒马铃薯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获现场,马铃薯收获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被整齐地翻到地面上,仿佛一颗颗散落的“金豆豆”,阳光洒在这些新鲜出土的马铃薯上,泛着诱人的光泽。
近年来,燕子镇聚焦“烟叶、箬叶、马铃薯、道地中药材、畜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深耕细作“土特产”文章,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和服务百顺农业、汇绿林业、洪富牧业、长珍粽叶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致富,以创新思维赋能强村公司,推动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夯实共同富裕产业基础,打开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提质的共赢局面。
据悉,产业发展让近万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户均年增收超万元,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图景正日臻绘就。
传承非遗文化 注入民族团结“强心剂”
近日,走进鹤峰县燕子镇董家村,香果树下,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展演精彩上演,吸引了村民与游客驻足观赏,欢乐与文化交融的热烈氛围令人深深沉浸。
近年来,燕子镇积极弘扬传承非遗文化,搭建各类平台,鼓励支持傩戏、皮影戏等非遗文化传承团队发挥非遗文化凝聚人心、促进交融的作用,不仅让古老的技艺走出深闺,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与展示中深入人心,同时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步,燕子镇将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数字治理聚民心、产业共兴连民族、文化共育强根基”模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发布于:湖北省股票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