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沙地带都快被炸平了,却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世界大国真正站出来给巴勒斯坦提供坦克飞机之类的军事支援?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同情但无能为力”。
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向以色列提供的军事援助累计超过了千亿美元,仅仅在最近一轮冲突爆发后,就迅速批准了价值145亿美元的军援计划,包含了“铁穹”防空系统,155毫米口径炮弹等先进武器。 这种悬殊的对比,揭示了一个冰冷的事实巴勒斯坦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大国博弈的棋盘,而棋子几乎没有选择武器的权利。
巴以冲突的种子,早在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时就已埋下。 但真正让这片土地成为焦土的,是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暗中角力。
1947年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表面上看美苏达成了一致,都支持以色列建国。
但这种一致背后,是两国都想借助以色列这个新生的国家,在中东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美国第一个承认以色列,苏联紧随其后巴勒斯坦人的权益在冷战的开幕戏中就轻易被忽视了。
当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中明显倒向西方阵营时,苏联一怒之下与以色列断绝了外交关系。 但耐人寻味的是,苏联也并未转而全力支持巴勒斯坦,甚至从未真正承认巴勒斯坦民族的独立权利。
大国的策略永远是“不战不和”,让冲突维持在一个可控的紧张状态最符合他们博弈的需求。 巴勒斯坦就这样成了大国利益交换的牺牲品,问题也越积越深。
在所有的这些大国中,美国的角色最为关键但也最为偏颇。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起,美国就不遗余力地扶持它。
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在军事上美国是以色列最大的武器供应国;经济上通过直接援助和优惠贷款维持以色列发展;外交上美国更是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为以色列充当“保护伞”,多次动用一票否决权,否决不利于以色列的决议甚至否决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
中东是全球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美国通过支持以色列搅动地区局势,从而维护自身对石油资源和全球经济的巨大影响力。 同时以色列也是美国打入中东的一颗“楔子”,用以制衡伊朗等地区对手。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大使馆迁往那里,以及所谓的“世纪协议”都严重偏向以色列,不断侵蚀巴勒斯坦建国的基本前提。
美国的坚定立场深刻影响了他的盟友,欧盟内部在巴以问题上分裂得厉害。 像德国、奥地利等国,因历史上的负罪感,将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视为“国家理性”的一部分,德国更是以色列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国。
而另一边爱尔兰、西班牙、挪威等国则对巴勒斯坦抱有深切同情,并已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西班牙甚至宣布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等多项制裁措施。 这种严重的内部分歧使得欧盟难以形成统一有力的对外政策,行动上往往摇摆不定甚至自相矛盾。
相比于美国的“一边倒”,俄罗斯的态度显得更为复杂和务实。俄罗斯与以色列保持着关系历史上苏联曾支持以色列建国,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有交流。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与伊朗、叙利亚等以色列的对手又是紧密盟友。 这种关系使得俄罗斯在巴以冲突中采取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策略,以劝和促谈为主要主张。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可能通过多种间接方式影响局势,例如其媒体RT的报道明显偏向巴勒斯坦以及其在叙利亚的存在为伊朗向巴勒斯坦武装转运武器提供了便利。 俄罗斯也积极进行外交斡旋,普京多次表示愿在莫斯科举行巴以领导人会谈。
2024年8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问俄罗斯,普京再次强调必须落实联合国关于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决议并表示俄罗斯已向巴勒斯坦提供了约700吨人道主义物资。 对俄罗斯而言参与斡旋巴以冲突是其突破西方孤立,重塑大国地位的重要契机。
我国的立场则非常清晰和一贯。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坚定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通过“两国方案”政治解决巴以冲突。 我国的支持不仅是道义上的,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联合国机构提供了多笔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加沙地带提供了大量食品药品等紧急物资。
此外还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于2024年7月成功促成包括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内的巴勒斯坦14个派别在北京举行民族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为弥合巴内部长期分裂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大国的棋子在棋盘上移动时,承受最直接痛苦的永远是平民。 持续八个多月的冲突让加沙地带变成了废墟。 难民营和学校屡次遭到攻击,巴勒斯坦儿童在战火中发出“长不大,可能随时死于枪战下”的悲鸣。 水资源被以色列严格控制,加沙地带失业率高达45%经济发展几乎停滞。 军事手段带来的不是安全而是更深的仇恨和对立。
巴勒斯坦内部自2007年起就陷入分裂,法塔赫控制约旦河西岸,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 双方在建国方案和对以色列态度上存在根本分歧,法塔赫倾向于通过和谈建立世俗国家,而哈马斯曾长期拒绝承认以色列,主张武装抵抗。
这种内部分裂让国际社会在提供支持时也陷入尴尬。 与此同时,以色列国内政治右翼化倾向明显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甚至讨论兼并部分领土,去不断挤压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间。
尽管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加沙停火”决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全面停火,但根子上的问题巴勒斯坦的建国权利、领土、难民回归、耶路撒冷地位等依然悬而未决。
美国作为最有能力施加影响的国家,其政策却在实质上成为落实“两国方案”的最大外部障碍。 拜登政府虽然口头支持“两国方案”,但行动上却难以扭转其前任政策造成的既成事实,也无法有效约束以色列。
股票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