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的空气,最近有点咸,还混着一股火药味。一场号称“禁毒”的联合军事行动,锣鼓喧天地开场了。可这台上的角儿,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没有缉毒警察的快艇,只有能发射上百枚战斧导弹的核潜艇。
甲板上趴着的,也不是精干的特警,而是随时能咆哮升空的F-35B隐形战机。旁边那艘两栖攻击舰,装载的兵力足够打一场像模像样的登陆战。四千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只要一声令下,脱了靴子就能踩上委内瑞拉的沙滩。
这阵仗,是美国南方司令部亲自操盘的,十一艘水面舰艇,三十多架战机,把加勒比海搅得不得安宁。你说这是为了抓几个小毒贩?这更像是准备把邻居家不听话的房子给硬拆了。
五角大楼给的官方理由,是堵住所谓的“加勒比海毒品通道”。为了让故事更逼真,他们还特意加了个前情提要:今年2月,美军舰船“合法自卫”,击沉了一艘委内瑞拉籍的“可疑运毒船”,船上三人当场毙命。
整个过程,美方说得云淡风轻。但现场照片?没有。缴获的毒品数量?保密。可委内瑞拉那边的故事版本,却撕心裂肺:那是一艘渔船,是几个家庭的饭碗,船上别说毒品,连鱼腥味都还没散干净。真相随着船只沉入海底,舆论的浪花却在岸上炸开了。
这戏码美国人自己信吗
最拧巴的,还得看美国国内。在联邦法律的本子上,大麻至今还和海洛因肩并肩,躺在“一级毒品”的名单里。可现实呢?三十多个州早就把娱乐性大麻合法化了,民众在街头吞云吐雾,警察路过都懒得抬眼皮。
俄勒冈州更是个狠角色,直接宣布,个人持有少量海洛因都行,只要是你自己用,不仅不抓,政府还怕你针管不干净得病,贴心地免费发放。
这操作简直是精神分裂。在家里,对毒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以说是变相纵容。一出门,就把枪炮开到别人家门口,摆出一副“毒品零容忍”的救世主姿态。搞了半天,毒品的善恶原来是按经纬度算的?这套双标,普通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
南美民众的反应就更直接了:“你们北美有市场,有需求,想吸就吸,凭什么把我们家门口变成你们的练兵场和垃圾场?”这逻辑,别说委内瑞拉,整个拉丁美洲听了都觉得后背发凉。美国的这番表演,让“禁毒”两个字,听起来无比虚伪。
毒品是烟雾弹石油才是大餐
既然禁毒只是个蹩脚的剧本,那水面下真正的主线剧情是什么?其实答案不难猜,两个字:石油。美国能源信息署今年3月的数据写得清清楚楚:委内瑞拉的已探明石油储量,三千零三十亿桶,全球第一,比沙特还阔绰。
这些年,在美国的层层制裁下,委内瑞拉的石油产业被折腾得奄奄一息,日产量从巅峰时期的三百万桶,跌到了不足七十万桶。大量优质的重质油井,只能关停。
而这种重质油,恰好是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那些炼油厂的“特供口粮”,那里的设备就是为它量身定做的。你换成别的轻质油,整个生产线都得花大价钱改造,哪个资本家愿意?
制裁把委内瑞拉的石油挡在了门外,美国炼厂只能先去买俄罗斯的重油顶上。结果俄乌冲突一来,这条路也断了。现在,你看这条逻辑链是不是自己连上了:有全球最丰富的石油,有现成的炼油厂,有成熟的运输线,就差一个能名正言顺把油弄到手的借口。
1989年的旧船票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一幕简直是历史的像素级复刻。1989年12月的一个凌晨,同样的“反毒”大旗,同样的两栖作战编队,两万六千名美军冲进巴拿마,把当时的总统诺列加像抓贼一样抓走。
结果呢?巴拿马的毒品问题一点没少,但巴拿马运河和重要的石油管道,从此就稳稳地攥在了美国人手里。
当年联合国大会用压倒性的票数谴责美国的入侵,可木已成舟,谴责顶个屁用?如今,同样的剧本,只是把主角的口音换成了委内瑞拉腔的西班牙语,参演兵力砍了一半,再用无人机换掉一部分伞兵,核心情节原封不动。
配套的“文戏”也在同步上演。美国司法部先给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戴上一顶“大毒枭”的帽子,悬赏一千五百万美元全球通缉。财政部紧跟着冻结他的海外资产。哥伦比亚边境的美军演习也越来越频繁。社交媒体上,各种“不明飞机入侵委内瑞拉”的视频满天飞,暗示你“国家已不设防”。
结语
面对这种极限施压,委内瑞拉的选择少得可怜。马杜罗政府宣布全国民兵进入战备,防空导弹被拉到了沿海公路上,士兵头盔的反光里,是海面上游弋的灰色幽灵。可你强硬,正中美国下怀,他们可以说:“看,他要动武了,我们为了自由世界必须介入。”你若软弱,那正好方便人家登陆“维和”。
这盘棋,从头到尾,棋盘就不在委内瑞拉。在国内,民众抢购汽油和面粉的队伍越来越长,黑市的美元汇率一夜之间就疯涨。街头的小贩都在嘀咕:“千万别打,一打仗,最苦的就是我们。美国大兵打完回家领勋章,我们可能连翻垃圾桶的机会都没了。”
社交媒体上,一张卫星照片被拉美网友疯传:白天还在委内瑞拉外海耀武扬威的美国航母补给舰,夜里关掉应答信号,天亮时分,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古巴的关塔那摩基地。美国大使馆下场辟谣说是“正常补给”,可那点流量,连原帖的零头都不到。在舆论场上,真相是什么,好像已经没人关心了。
油田、军舰、法律、舆论,几条线索拧成一张大网,网中央就两个字:资源。回到最初那艘沉没的渔船,那三个再也回不了家的渔民,他们的悲伤,在这场大国博弈的轰鸣声中,轻得像一粒尘埃。而在不远处,航母甲板上的蒸汽弹射器随时待命,口号依然响亮:“为了孩子们无毒的青春”。只是不知道,当那些孩子翻开地图,看到加勒比海上密密麻麻的舰队图标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所以,如果哪天一觉醒来,你刷到新闻说美国石油公司的高管出现在加拉加斯,宣布“临时托管”委内瑞拉油田,你会惊讶吗?还是只会轻叹一声:“该来的,总会来。”
股票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