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浦江镇建东村村民范根法的家属收到了一本《建东村史》,在书中“第二章 红色记忆”里,就有范根法的故事。拿到这本书,范根法的家属视如珍宝。
这本《建东村史》从建东村的地理区位讲起,详细地介绍了这个闵行区浦江镇小村落的过去与现在,组织成书的建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王瑞坦言:“我们这个村规划为非保留村,我希望能够挖掘、编制建东村史,为村民留下乡村记忆。”
从只言片语,到几段故事
“1991年出版的《杜行志》、2001年出版的《杜行志》(续)、2023年出版的《浦江史话》都只是对建东村进行了零星概述,特别是红色人物方面,仅记录了部分人物的出生年月,生平事迹等几乎只字未提。这些碎片难以勾勒出建东的基本画像,也无法满足村民对自身历史探究的期望。”刘王瑞介绍,在《建东村史》中,这些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展开剩余83%范根法不再只是一个名字、一行字,而是几段详细的、生动的故事,故事里不仅记录了他的功绩和奉献,还记录了他的日常。
1951年4月,范根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航空学校一期乙班机械科修业期满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期间学习成绩优良,工作积极,获评三等功,1953年10月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奖章。
在女儿范永红的记忆里,父亲范根法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会带着她去钓鱼,逗她开心。退休后,回到故乡,他又开始造烤炉做烤鸡,让朋友们大饱口福。这样的范根法,是鲜活的,也是让亲戚朋友难忘的。
除了范根法外,《建东村史》上还留下了关于王月汀、姚才根、王文龙、夏富根、王顺炎6人的红色记忆,这些从建东村出发的战士犹如蓬草,吹到了天南海北,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在异乡工作数十载,年老时才落叶归根。
“考虑到建东村按照闵行的总体规划属于非保留村,村民期盼着要把建东的文脉留住,把建东的历史书写出来。”刘王瑞表示。
2024年,得益于团区委的协助支持,建东村委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展了结对,达成了共同编纂建东村历史的一致意见。就这样,村干部与师生奔走于建东的每个角落,穿梭于农户间的小巷,而《建东村史》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孕育而生,“王文龙在越奔滩战斗中泅渡救战友”“夏富根在朝鲜战场战至最后一人”“范根法精湛技艺保障战机升空”等曾被遗忘的故事走进了每个建东人的心。
一桥一木,都是对过去记忆的留存
随着村史被记录下的还有建东村的文物遗产。
位于建东村一组的华家桥是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桥身雕刻精美。相传1938年年初,刚进入日伪统治时期,里人范根才、马伯生、姚国生、陈雪炳等发起筹款改建原先破烂的木桥为石桥,并请人在中跨桥墩两侧用阳文楷书刻下一副楹联:“东接鹤沙自有空中来鹤唳,西临龟浦忽闻夜半吼龟声。”落款为“岁在已卯莫春之初,筠香馆主朗华氏撰联并书”。言辞充满豪气,令人刮目相看。
而在鲁陈路1388号(原关帝庙)旁还有一株100岁银杏,它曾被雷劈而后复生,并上了《上海古树名木》记载。
2011年底,在开发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浦江镇4.2大居项目过程中(时为建东村七组范围),一名挖掘机工人在地下一米处发现了一箱古物,由于事关重大,该工人即刻保护现场并报警。经专家鉴定,这箱古物为明末时期的钱币和碎瓷片,从而印证了建东村自明朝起就有人定居的历史。
这些点点滴滴关于建东村过去的记忆,通过《建东村史》,落在了纸面上,也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微改造,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与此同时,在《建东村史》的后半部分记录着建东村近些年的变化。
玉米、毛豆、草头、生菜……在浦江建东村,一个绿意盎然的野菜园点亮了乡村“边角料”。这处位于老年活动室旁的野菜园,种上了多种常见的蔬菜作物,还被记录进崭新的村史内。
野菜园为什么受欢迎?凭啥也能入选村史?
建东村党总支部书记谈剑锋介绍,建东村在浦江郊野公园二期规划内,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村子需要发展,需要人气。通过依托华东理工大学景观系风景园林专业相关课程,学校带队老师和学生们走进了建东村,并根据建东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微改造”计划。
“这是村里的‘大动作’,项目的提出,让建东村一下成了‘香饽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谈剑锋介绍,野菜园一方面利用零散空地,提升了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使老年活动室旁杂草丛生的土地得到治理,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也为老年人增添了新的乐趣。
在谈剑锋看来,双方的合作对建东村的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更为未来乡村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期待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的火花。
除此之外,村史中,还详细记录了近几年修缮的老年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等配套设施,梳理整治了小三园、架空线等。近年来,建东村通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对于未来,《建东村史》中也有展望。《建东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是闵行区非保留村的首部发展规划。它将建东村作为承载“能量”的“充电站”,对内输入生态、产业、政策,通过风貌提升、产业升级等手段进行能量转化,再将能量对外输出,从而吸引外部游客,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建东村史》已经在建东阅览室不断传阅,每一位村民都能在书本里找到自己的记忆。
记者:李逸 姚怡莹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
发布于:上海市股票配资专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